在智能建造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建筑新质人才的培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与交通教研室副主任、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方张平老师以深耕职教十三载的执着,在教学创新、科研攻关、技能竞赛、产教融合等领域谱写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奋进篇章。
职教深耕:以匠心筑就教育根基
自 2012 年投身职教事业以来,方张平老师始终践行“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作为安徽省技能人才高级考评员、住建行业继续教育专家库成员、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研究中心会员,她积极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先后荣获安徽省线上教学新秀、安徽省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取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连续多年教学考核优秀,展现出卓越的职教素养。
教学创新:思政引领与技能培育双轨并行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方张平老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三阶七步”螺旋递进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目标引领-元素挖掘-案例匹配-过程融入-价值认同”思政五步教学法,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其主讲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被列为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和双基建设示范课,《装配式建筑施工》获评安徽省一流示范金课,《建筑工程清单计价》被评为安徽省线上教学优秀课堂,主编的《建筑力学》教材,以产业前沿技术为蓝本,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在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她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采用“校企混编团队”模式参赛,推动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荣获省级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校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范式。
科研攻关:驱动行业技术革新
聚焦智能建造与绿色建材领域,方张平老师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包括安徽省自然科学重点课题及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计划项目。其研究成果涵盖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轻质保温混凝土性能优化等方向,为建筑节能降耗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直接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表论文15篇,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2项,其研究成果为建筑材料性能优化和智能建造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技能竞赛:以赛锻造新质技能人才
方张平老师坚持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带领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40余项,包括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区域赛二等奖等。在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以第一名成绩摘得特等奖,创下我校历史最佳战绩。其指导的创业项目获省级铜奖,实现“技术+创新”双轨培养,为建筑交通行业输送兼具实践能力与数字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产教融合:打造区域发展人才引擎
面对新质生产力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张平老师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构建学校和企业双驱动教学育人模式,牵头组建“校企混编、专兼结合”高水平结构化双师教学团队,与淮南市建筑龙头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将BIM技术、智能施工管理等前沿内容纳入课程,完成住建行业继续教育培训上千人次,开展装配式施工员等技能鉴定百余人次,助力地方建筑企业技术骨干能力提升。校企联合开发“智能建造装配式施工技术” 模块化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动态对接,为地方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输送急需人才。
十三载职教耕耘路,方张平老师以匠心铸师魂,用智慧育英才。在智能建造的新征程中,通过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路径,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