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扎根沃土 实践铸魂育人——我校深化暑期“三下乡”实践,上好时代“大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学生处(团委)


“乡”约一夏 ,遇“践”青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将“行走的思政课”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学校共青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精心统筹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校共组建18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其中校级重点团队5支,三百余名师生深入乡村、社区、革命旧址、企业园区等一线,活动紧扣红色宣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科技科普、生态保护等核心主题,立足学校及学科专业特色,引领联大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锤炼本领,于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青春之力书写联大青年服务社会的生动答卷。

寻迹红色地标 财播助力振兴

经济管理学院“楚水财播”乡村振兴实践团以“财经赋能楚韵非遗,数字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寿县古城开展系列活动。团队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起步,结合寿县中共小甸集特支革命历史,挖掘文物中的“抗争精神”,梳理古今精神传承脉络;成员化身红色宣讲员与秩序引导员践行使命,还走进大救驾非遗工坊及相关企业,沉浸式体验非遗工艺,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融合路径,以专业服务基层,诠释青春担当。

1.jpg

凝豆情牵乡味 筑梦赋能振兴

制药与材料学院“凝豆心,筑乡梦”实践团走进寿县豆腐村,聚焦豆腐文化传承与食品安全。队员走访传统作坊学习古法工艺,结合专业知识对豆制品生产提出优化建议,同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讲,既深化“文化赋能产业”认知,也以青春之力为乡村发展赋能。

2.jpg

探韵淮南乡野兴旅传文助村

智能制造学院“探韵淮南·兴旅传文”实践团前往王楼村,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清理河道垃圾、宣讲垃圾分类知识;结合村落基础设施分布,分组研讨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调研献策、环境治理等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3.jpg

医路护航安全 青春守护校园

医学院“青春筑梦,医路前行”实践团在园南社区化身“安全卫士”,配合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入户普及防火及应急知识;走进淮师附小开展“防溺宣讲进校园”活动,以“安全宣讲+手工互动”形式增强儿童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彰显责任担当。

寻味非遗技艺 聚焦淮南匠心

智能制造学院“寻味非遗,香聚淮南”实践团探访寿县春申府食品有限公司,聚焦国家级非遗茶点“大救驾”,聆听传承故事、了解生产实践;在八公山豆制品厂系统学习豆腐文化,体验传统与现代制作流程。团队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形成的调研报告为学院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助力学子规划职业方向。

5.jpg

数字笔尖绘景 古城记忆联网

信息工程学院“淮畔青耘·文旅融合”实践团以“绘制寿县古城旅游电子地图”为核心任务,穿行寿县古城街巷。团队赴红旗广场记录红色地标坐标,进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采集文物与场馆资料,访二十四节气馆记录民俗场景与展区信息;师生整合串联点位数据,让游客指尖点触即可沿电子地图打卡地标、探访场馆,以数字技术为古城搭起智能桥梁,让历史“活”成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6.jpg

彩韵绘靓乡村 创行助推振兴

建筑与艺术学院“彩韵创行”文旅服务实践团前往九龙岗镇王楼村,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主题,结合当地特色开展墙绘及鹅卵石绘画创作。队员克服酷暑,以墙为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内容,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成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语”通乡村路径 “普”写振兴篇章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语”通乡村路,“普”写振兴篇推普团队沿淮村、廖湾村及钟郢社区周边,开展走访调研、普通话宣传与推普支教活动。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村民调研普通话运用需求,再将推普融入艺术课堂,带领儿童开展“普通话诵读”等活动,既传授知识也讲述红色故事,铸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信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舞动花鼓灯韵 传承淮河文脉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舞动花鼓灯,传承淮河韵”实践团走进凤台县花鼓灯艺校开展非遗研学,与校领导、教师深入交流并录制口述史,挖掘花鼓灯历史脉络与传承故事;师生亲身学习舞蹈动作,感受艺术魅力。团队还走进凤台春晖学校开展“花鼓灯进校园”活动,以趣味教学传授基础动作与锣鼓节奏,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医心守护健康 青春温暖乡邻

医学院“医心护健康,青春筑乡梦”服务队与“康护暖社区,青春践初心”服务队,分别走进三和镇徐洼村与谢家集商业区,开展健康讲座、急救技能培训、义诊推拿及用药安全宣传等活动。针对老年群体,团队结合健康科普、心理慰藉与互动陪伴提供贴心服务,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人文关怀建设。此次活动是学子践行医者初心、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他们将课堂所学融入乡村沃土,在服务中锤炼技能。

漆扇传薪暖童 爱心点亮星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非遗漆扇传薪火,健康童梦暖楚淮”志愿服务队走进淮南向日葵启智康复中心,聚焦心智障碍儿童,从心灵陪伴、非遗体验、健康助力、技能培育四个维度精准服务。这场由画笔、漆扇等元素交织的实践,既为“星星的孩子”带去温暖与成长阶梯,也让队员从孩子的坚韧中汲取力量,彰显联大学子责任担当。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落实“行走的思政课”的深刻实践——从乡村振兴的田野到红色教育的现场,从企业车间的实境到非遗传承的课堂,联大学子以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践行担当,在服务社会中深化理论认知,在实践磨砺中厚植家国情怀。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广阔天地中受锻炼、长才干,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以青春之力为时代发展添砖加瓦。

(撰稿:学生处(团委) 陆琦 编辑:廖晓炜 一审:程李平 二审: 熊瑛 终审:史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