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全面展示各级党组织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事业成就。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成就巡礼】专栏,将陆续报道各单位取得的丰硕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爱党、爱国、爱校热情,以实际行动迎接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育人科创双推进 产教融合共提升
淮南联合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经过多年教育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专业建设硕果累累。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8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中心,8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省级精品课程、开放共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流核心课程等共51门;近年来,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8项。
2023年,药学专业群被认定为安徽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024年,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入选安徽省首批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药学专业群入选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淮南联合大学数字化转型之新技术联动自研先锋计划入选数字化转型建设项目。
梅燕,张晶晶,孟冰燕,穆可才老师组成的团队荣获2023年安徽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
科研创新成果显著。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程中,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新形态特色教材的编写等教研工作,完成学术著作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级规划教材1部、各类高职高专教材275部的撰写;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2200余篇,其中三类以上的论文占27%。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共获国家专利授权690项。在高职发展智库发布《2019-2023年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行榜》中,我校在全国1578所高职院校中排名122位,安徽省高职院校排名第6位。2025年高职发展智库发布了《2024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我校跃居全省第2位,全国排名第78位。
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成功立项省级及以上项目共549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163项,各类产学研项目108项,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36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16项。
科技成果推介会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在校科技馆向同学展示科技创新作品
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2012年以来,获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一等奖181项、二等奖426项、三等奖743项,共计1350项,其中国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成功承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竞赛、安徽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集及应用”赛项华东赛区选拔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医学美容技术”和“现代化工HSE技能”赛项。
连续19年举办“淮南市职业院校学生科普创意创新竞赛”,参赛作品用于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并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我校参赛作品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安徽省“挑战杯”、“振兴杯”、“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大学生科创大赛中屡获殊荣。
我校承办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集及应用”赛项选拔赛
2024年“中银杯”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化工HSE技能”赛项在我校开赛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就业“高速路”,搭建就业“快车道”,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过95%,就业质量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带头发力,全员共拓就业市场。邀请优质企业进校园,举办大型招聘会。以“双创”基地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创意—项目—孵化—产出—推广”全链条创业支持。针对就业困难、退役士兵、残疾、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开展各种困难群体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开设网络学习课程,加强“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积极推动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深化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和“宏志助航计划”,扎实开展“千校万岗”大学生就业服务活动。
202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暨辅导员工作会议
春季就业洽谈会
我校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成长赛道(职教组)铜奖
职业技能高效提升。学校不断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力争我校人才培养更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
2019年开始1+X证书试点工作,目前我校已组织各学院开展26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工作,着力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全方位提升办学能力与培养质量。目前,已为各级在校生发放相关职业技能证书3500余本。
淮南联合大学社会评价组织于2021年在淮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备案成立,我校评估参与人数及资质认证通过人数持续攀升,相关数据指标呈现逐年显著增长态势,截止目前共有8000多人次参加各项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3年淮南联合大学普通话测试站通过安徽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验收并投入使用,截至2025年5月,我校共开展测试12631人次,既助力了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又满足了社会文化建设的需求。
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
产业学院建设捷报频传。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
目前,学校已成立魅加社会体育、京东现代商务、正保大数据与会计、智能建造、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慧康养、网络安全、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等10个现代产业学院,初步形成“一院一品”的建设格局。其中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京东现代商务产业学院入围安徽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这些产业学院的成立,不仅为学校的高水平专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实现双向赋能。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号召,主动作为,精心组织申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2023年6月,学校与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联合申报的“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市域联合体项目获批立项,成为安徽省首批、淮南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
我校联合安徽理工大学、中安联合煤化责任有限公司、开沃汽车(淮南)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长三角化工新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安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进入安徽省首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项目名单。产教联合体、共同体的建设结合了区域产业布局和资源特色,充分发挥专业性、聚集性效应,构建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教融合生态,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我校荣获恰佩克奖“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
专本联培与国际交流有序推进。2022年,电子商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开始招生,3年来共招生307人。2024年6月,联合培养的首届本科生顺利毕业,99名学生100%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7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通过率41.2%,专本联合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还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先后与菲律宾国家大学、菲律宾圣拉萨大学、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意大利锡拉库萨“罗萨里奥·嘉里亚迪”美术学院签署了校际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2023年,学校被评选为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优秀建设单位。
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到访我校洽谈中泰合作事宜
首届联合培养本科班毕业合影
(撰稿、核稿:宣传部 廖晓炜 编辑、审稿:宣传部 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