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全面展示各级党组织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事业成就。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成就巡礼】专栏,将陆续报道各单位取得的丰硕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爱党、爱国、爱校热情,以实际行动迎接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党建引领聚合力 智造腾飞启新章
智能制造学院
沐泽于学校党委擘画的宏伟蓝图与坚实领航,智能制造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璀璨明灯,将党的教育方针如春风化雨般深植育人沃土。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巍巍圭臬,锚定教育强国使命,以踔厉奋发之姿破浪前行,以勇毅笃行之志披荆斩棘,于各领域绘就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以累累硕果与斐然成就,为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注入澎湃动能,镌刻下熠熠生辉的时代印记。
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深化特色活动、强化服务效能,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每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创新政治理论学习载体,截止目前已编印135期。打造“青春诵楷模・奋进新征程”等特色党日活动品牌,强化师生思想引领。坚持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暖心直通车”、“党员·学生面对面”、“暖心相伴”等系列活动,畅通反馈渠道,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和学生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淮南市优秀教师”“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学院教师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学生获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奖、“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安徽赛区银奖”等各类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14项,并获得征兵和就业先进单位。
教学相长,培育匠心人才
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并与淮南师范学院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联合培养,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近五年打造省级一流课程 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出版教材9部,其中《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入选安徽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开发校企合作课程13门,累计承担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 40 余项,其中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累计荣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1项。成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先后培养学生150余名,88人获德国工商大会机电一体化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中心引入德国“六步法” 教学模式,开发本土化课程8门,先后选派20人次教师赴厦门研修,与德国阿尔斯菲尔德市马科斯-埃特学校等建立战略合作,成为中德职教合作标杆。
师资强院,打造卓越队伍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构建 “引育用留” 全链条机制。五年来,引进各类人才 15名,其中博士1 人。先后培育副教授以上23人,其中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4人。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2.5%。“双师型”教师占比90%,专职教师中83.6%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5个,涌现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江淮工匠”1人。同时,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双元”育人,聘请行业企业专家15人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竞赛赋能,培育创新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课赛融合、以赛促学”的育人模式。近五年,学生在各类赛事中斩获佳绩,先后获得国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0项,省级竞赛三等奖以上奖项100余项。充分展现了智能制造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研驱动,增强发展动能
学院以科研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承担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18项,教师获国家专利授权近百项,其中发明专利 33项,另有40余项发明专利在公示阶段。学院依托安徽省示范实训基地、淮南市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建成省、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间,完成多项技术服务,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五年,教师发表各类论文近百篇,其中SCI/EI论文8篇,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学院先后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人本集团有限公司、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条件。以实战锤炼真本领,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企业资深工程师与校内教师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共享企业研发实验室、试制车间等优质资源。学院在学校的指导下,与开沃汽车(淮南)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合作,牵头成立了安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淮南市润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淮南联合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依托产业学院平台,为企业定向培养适配人才,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智能制造学院将以学校党代会为新起点,以党建铸魂、以教学提质、以师资强基、以竞赛赋能、以科研创新、以校企协同,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高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撰稿:智能制造学院 院志坤 核稿:智能制造学院 朱海红 编辑、审稿:宣传部 熊瑛)